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是由有限数目的原子组成,三个维度尺寸均在纳米数量级。量子点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是由半导体材料(通常由IIB~ⅥA或IIIA~VA元素组成)制成的、稳定直径在2~20 nm的纳米粒子。量子点是在纳米尺度上的原子和分子的集合体,既可由一种半导体材料组成,如由IIB.VIA族元素(如CdS、CdSe、CdTe、ZnSe等)或IIIA.VA族元素(如InP、InAs等)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半导体材料组成。作为一种新颖的半导体纳米材料,量子点具有许多独特的纳米性质。量子点特殊的小尺寸结构,使准连续的能带演变为类似于分子的分立能级结构,导致其具有许多块体材料和分子级别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电子限域效应和独特的表面效应等性质。量子点还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宽的激发谱和窄的发射普、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荧光寿命长。此外量子点最大的特点是可通过改变其尺寸大小和化学组成变更其发射光波长。量子点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生命科学、质量检测、光电子、太阳能电池及环境科学等领域拥有应用的广泛。 2016年国内量子点市场总销售额大约3492万人民币,到2022年有望达到30263万元,2016到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3.32%。
量子点行业存在以下几点主要壁垒: (1)资金壁垒 量子点新材料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进入到新材料生产阶段和应用产品制造阶段,规模化生产是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生产资金需求,为行业建立了一定的进入壁垒。 (2)技术壁垒 量子点行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高性能量子点的规模化生产和量子点的后加工能力均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才能达到,目前中国只有几家公司具备量子点规模化生产能力和通过量子点的后加工实现应用产品开发的能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新材料领域保证立于不败之地,量子点新材料仍处于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阶段,各种应用工艺需要探索和创新、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新材料产业需要具有完善的技术开发和风险投资机制,只有保证技术研发等优势,才能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3)人才壁垒 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持续经营乃至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量子点新材料更是需要人才的领域,几家中国领先的公司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人才,赢天下。公司能否在行业内取得核心竞争力,核心研发人才团队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量子点相关行业还处于前期阶段,量子点行业的人才有一定稀缺性,因此有无足够的人才是进入此行业的一个壁垒。 影响本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行业前景向好,特别是最近1-2年,量子点的工业级制备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伴随材料工艺的进步,应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应用产品开始成熟。量子点材料在照明、显示和生物领域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对量子点材料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其次是产业政策支持,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新材料产业相关的政策,2012 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以及2016年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不利因素 应用开发能力有待提高,截至到目前,量子点在显示、生物和照明等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能否被下游产业广泛接受,仍需进一步验证。全行业尚处于应用研发阶段和产品导入初期阶段。新材料的价值需要以应用产品的形式作为载体,量子点材料具有多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开发过程中需要跨行业的应用研发能力,这对于以新材料研发为核心的公司是极大的挑战,研发能力的缺失导致研发效率低,研发方向偏差。其次是行业相关国家标准缺失,标准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知识产权的核心。总体上看,我国新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目前正在制定中。在国际竞争愈来愈烈的今天,先有标准后有制造已成为跨国公司跑马圈地的重要手段。随着量子点技术的发展,量子点材料及应用量子点材料的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因此,我国能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量子点新材料及新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对该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 总体上来说,量子点在下游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量子点的显示产品在视觉方面的卓越性能,量子点已成行业应用趋势,量子点显示产品在显示领域应该会有快速的市场发展。因此,量子点在显示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恒州博智发表《2018全球与中国市场量子点深度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量子点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量子点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报告同时分析国外地区的生产与消费情况,主要地区包括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印度等市场。对比国内与全球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YResearch,获取更多行业信息
|